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8章扶龙(1 / 2)





  弘武二十二年,才刚过年中,宫中就传出了一个喜讯。

  大离当代皇后,那位两年前嫁到咸安城来的天九宫宫主的孙女,替皇帝陛下生了一个儿子。

  数日之后,司礼院正式昭告天下。这个名叫离侑的孩子,刚刚出生,就被立为大离太子。

  这是不是就意味着,下一代大离皇帝,将会同时具有双重身份?既有大离皇族的血脉,又是天九宫最嫡系的传人?

  如果说,这些还只是坊间传闻,不足以为证的话。那么在很多天机士看来,这位才一出生就成为大离太子的孩子,他的出生,尤其是被封为太子,可就带来太多的变化了。

  天九宫作为体修一脉圣地的气运,有一部分随着这个孩子的出生,汇入了大离的整体气数当中。但同时,大离拥有的灵力大道的气运,则也有一部分,汇入天九宫的气运当中。

  看起来,这是一笔双赢的买卖。但实际上,这笔买卖,大离血亏。

  因为,大离的整体气数,实在是要比天九宫高了数倍不止。所以大离流失的气运,要远比得到的气运多很多。

  只是,天机士到底还是为数稀少,又基本都被钦天院网罗收拢。所以这个隐秘,普通修者注定是无法得知了。

  但不管怎么说,从大离的官方表态来看,这是个喜事。

  于是,弘武二十二年,中州边境的战事,开始渐渐停止。这场已经持续了八年的血腥战事,已经彻底榨干了双方的全部余力。大离虽然始终不承认冰雪神殿对玉林两界的控制,但如今冰原坐拥四界的局面已成事实,大离承认与否,其实都不重要了。

  打到双方都再无余力,自然只能休战。

  这日早朝,身为大离皇帝的离平,在那位如今已是天下第二的老宦官的陪同下,听着眼前这群大离最高层的官员们进行奏报。

  离平忽然有些心烦。

  放眼望去,眼前少了好几个人。

  比如作为大离当朝首辅的毅王离祚,如今正带兵在中州北境布防。八年来从未返回过离都,前方的紧张战事,也不允许他返回离都。

  再比如那位原本代表大离皇族在朝堂上立足的庆王爷。自远东之变以后,便自请隐退。而且在此之前,这位曾被大离官场称为国之硕鼠的老人,将多年来积攒下的全部家财,全部以军需之名,留给了皇帝陛下。离都官场上,很多人都说庆王这是玩了一手以退为进,散尽家财保全性命。毕竟在很长时间里,庆王是乐北亭在朝中最大的靠山。如今乐北亭叛出大离,庆王自然也难辞其咎。

  但离平知道,庆王这其实是在背锅。

  乐北亭的崛起,归根到底,是前朝乾安先帝的谋划。如果真的要追究责任,乾安帝才是首责。庆王当年收了乐北亭那么多礼物,其实亦是乾安先帝的意思。但如今这个责任,显然不能推到大离皇帝身上,自然就只能由庆王来一力承担。

  离平从来没想过要追究庆王什么责任。但庆王却还是散尽家财,求一个心安。

  在那场只有他们两人的养心阁奏对当中,庆王最后说了一句话,让离平对这位连续三朝打理皇族事务的同族长辈,心存敬意。

  “陛下,臣这些年搜刮的这些家当,其实一个灵钱都没花过。不是不舍得,是真的不敢,怕心里亏欠了大离。这些年臣收下的东西,都以登记在册,陛下阅览后便知老臣所言非需。老臣攒这些家当,归根到底,也是为我们大离攒的。”

  “如果国都没有了,还要家做什么?”

  有这样的皇族长辈在,离平觉得,大离不会亡,也亡不了。

  除了庆王这位国之巨鼠之外,曾经被朝野上下尊称为果然翁的次辅余福,自那趟西北之行以后,同样被离平一道圣旨赶出了朝堂。在那次西北议和当中,余福一口气让出了丰州、波州两界三十年的税赋!返回咸安城之后,这位曾经在朝堂上德高望重的老人,差点被口水给淹死。

  万年已降,大离何时需要向一个圣地门派委曲求全。

  虽说在官面上,大离是以迎娶那位天九宫女子为名义,将这两界三十年的赋税作为聘礼。但谁都不傻,哪怕是最底层的离都百姓,也知道这是在用钱来换取和平,换取天九宫在这时不对大离落井下石。

  但是,那是两界三十年的赋税啊!

  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特殊的时候,中州前线八年血战,几乎掏空了大离的家底。可偏偏在这场大战开始之前,次辅大人却将两界的赋税,都拱手送给了天九宫。这不禁让人怀疑,余福是不是拿了天九宫的好处,才会如此?而如果那两界税赋不曾给出去的话,这场收复玉林两界的战争,是不是最后就能成功了?

  离平忽然意识到,乾安年间,父皇留给自己的几位重臣,似乎都已经远离了庙堂。如今内阁既无首辅也无次辅,只有几位院首级的朝臣帮忙打理。但这样的内阁,效率比起当初余福在的时候,实在是差了太多太多,更别提乾安年间李砚山在的时候了。如今的朝堂上,依然人满为患,但真正可用之人,却是寥寥无几。就连当年被视作后备辅臣的陈谨言、刘十晋等人,也都成了乐北亭的阶下囚。

  但是,即便如此,还是不能让余福回来。

  只要余福回来,就意味着责任在离平这个大离皇帝。在当下这个特殊的时候,大离的皇帝,是不能犯这么严重的错误的。

  退朝之后,离平返回后宫,但是在回宫的路上,离平突然止步,看向身旁的老宦官。

  “朕记得,影卫之前传递过一份谍报,说闻道院那边,有学子曾去余府骂街?是有这么一件事吧?”

  如今常年贴身护卫离平的老宦官沉声道:“老奴记得,是有这么一回事。”

  离平一甩衣袖,冷笑道:“回头让影卫处理掉这些人,记住,要让他们暴毙而亡,不要留下什么痕迹,更不要让有心人将他们的死牵扯到果然翁身上。”

  “是。”

  走出很远之后,离平显得有些落寞。

  “果然翁,是朕对不起啊……”

  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