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辗转思第225节(1 / 2)





  燕王的唇动了动:“多谢父皇体恤。”

  皇帝换了个姿势,略略垂首看向燕王:“体恤什么?朕都不知你是怎么病了的。说起来,你这病,到底是怎么害的?”

  燕王明白,皇帝嘴上说病,其实指的是他的“心病”而已。

  事到如今,还说什么呢。燕王吁了口气:“儿臣有一件事情不解。”

  “何事。”

  燕王缓缓抬头看向皇帝:“倘若儿臣按照父皇所说,即刻回京,不在中途耽搁,父皇会如何处置儿臣?”

  皇帝淡然:“你又无罪,谈何处置?”

  “是儿臣失言,儿臣的意思是,父皇……会如何安排储君之选。那个位子,真的会落在儿臣的头上吗?”李振已经没什么可失败的了。索性求个明明白白也好。

  皇帝有点意外,大概是没想到他会有这种胆子,皇帝微微一笑:“你觉着呢?”

  燕王神情惨然:“儿臣……不敢妄自揣测。”

  皇帝却淡淡地:“你不是已经知道了吗?”

  燕王很惊诧:“父皇……”

  皇帝垂眸淡看着他:“因为已经知道了,所以才做出了选择,不是吗?”

  燕王的眼睛逐渐地睁大,是不信,也有一点绝望。

  他知道皇帝这是回答了他,而这个答案如此残忍。

  “为什么……”李振忍不住,眼睛盯着皇帝:“这是为什么,父皇?难道我一点机会都没有?”

  皇帝冷道:“不是朕放弃了你,路是你自己选的,你执意耽搁在半路,就证明你心里没底,同样也没数!你不肯相信朕会传位给你,所以你宁愿选你自己的路,不是吗?只看这一点,你就已经没资格了!”

  李振的嘴张开,好像有话从空洞洞的口里飞出来,但他竟发不出任何声音,只又呆呆地闭了嘴。

  “他……”他的脸色灰败地:“父皇,真正喜欢的是……铖御?”

  “偏心嘛,总是有些,”皇帝并不讳言:“你不是也看出来了么,他跟朕最像。”

  “但他不是正统!”李振几乎吼出来。

  “什么是正统?”皇帝丝毫也不恼,像是看一个狂怒的孩童一样的眼神,他只很轻地说:“铖御,是朕的骨血。”

  李振胸口起伏。

  那天在峘州,所谓的刺客袭扰,其实却是燕王的人发难,已经将三位辅臣控制住。

  而燕王自己却去跟李绝挑明了他的身世之谜。

  李绝起初不信,但是仔细想想,皇帝对他的那种格外的疼爱,确实曾经叫他心里疑惑过,那时候他还以为皇帝是想利用自己做点什么。

  可是从皇帝的只言片语里,却时而透出别样的意味。

  比如他开玩笑说星河不会跟自己要皇后位、而他也没资格给,皇帝的回答。

  还有之前的一次……

  至于他自己,从小离开信王府,以及那极其古怪的、不许进京的禁忌。

  也许……是怕他进京之后,给皇帝认出来?

  脑中跟耳畔都隆隆作响,在那瞬间,对于李绝来说,仿佛天塌了一般。

  燕王不费吹灰之力地将他制住。

  当时,兵部卢侍郎已然受伤,其他两位因是文官,并未反抗,只给囚禁于房中。

  李振先礼后兵,冠冕堂皇地对三位说道:“本王得到消息,说是孝安太子之死另有隐情,而别有用心之人也意欲谋害本王……所以才止步不前。”

  三位大臣瞠目结舌,礼部袁侍郎试着问:“王爷指的别有用心的人是?”

  李振道:“自然就是信王府的人,哼,皇上被蒙蔽,非但重用,甚至放任李铖御,他跟小信王勾结,意图对本王不利,本王岂能坐以待毙?”

  三人心惊,虽不能信,但如今燕王一手遮天,指鹿为马,又如何。

  李振见他们并未反驳,略觉满意,便道:“本王才是跟太子手足情深之人,自然要为太子殿下之死追查到底,主持公道。也不会让皇室血脉,被他人混淆。”

  终于,兵部卢侍郎忍无可忍:“王爷在说什么?孝安太子之死已经尘埃落定,跟三殿下有何关系?三殿下如今又何在?”

  李振淡淡道:“他已经被本王关押。”

  卢侍郎稍微松了口气,又义正词严地说道:“我们是奉皇命而来,王爷羁押钦差,可知是什么罪名?”

  “住口,”李振怒道:“等本王回京,自然会跟父皇面禀,父皇自然会明白本王的一片苦心。”

  卢侍郎揶揄:“原来王爷是想清君侧啊,真是个好借口,哦不对……是一片苦心。”

  燕王动怒,几乎即刻将卢侍郎斩杀,还是心腹人劝说,这才暂时将他关押。

  礼部的袁侍郎见势不妙,自然不会吃亏,吏部张大人也只能从中附和。

  唯有一点可惜,之前趁乱时候,跟随李绝的那二十三铁卫,竟然逃之夭夭下落不明了。

  只是燕王自诩胜券在握,毕竟李绝已经在他手中,还怕那些有勇无谋的士兵吗?

  料想翻不起波澜,倘若那些人想作乱,正好一网打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