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6章远东变局(2 / 2)


  养心阁作为大离皇帝召开小朝会的地方,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,历经数帝。所谓小朝会,就是指仅限于皇帝和几位阁臣,最多再加上几位议事需要召集的重臣,至少也是副院首以上这个级别。

  然而今日这场小朝会,却显得极为特别。

  之所以说特别,委实是养心阁过往千年不知道多少次小朝会,都从来没有遇到当下这种情况。

  “从已经得到的情报来看,这次远东哗变,背后的主使者,是远东当地的豪强士族。”

  “乐北亭……这是明目张胆的在向朝廷要权啊!”

  “好一个乐北亭!好一个远东之主!”

  庆王也脸色遍布阴霾。这次远东的事情,看似是那些远东的本土势力在背后支持,提出了‘远东人治远东’这么个口号。而且直到现在,影卫也没有查出这背后有将军府和经略使府支持的蛛丝马迹。反倒是查到了界主府那边的一些脏事。

  但是,此刻身处养心阁的人,包括历代大离皇帝中年纪最轻的离景平在内,都没谁是傻子。

  查不到,不意味着没关系,只能说明,乐北亭如今对远东的掌控,已经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!

  “也就是说,远东这次闹事的背后,一定是乐北亭在主使。”出身京城米家的太后,沉吟片刻后,道:“第一,乐北亭的目的,是想驱逐界主,实现他彻底掌控远东的目的。第二,乐北亭做事很干净,就算事后闹得不可开交,我们也没有他在背后指使的证据。第三,乐北亭不怕我们知道,这件事背后是他在指使。用这种手段,只是在逼迫我们让步,让我们允许他彻底接管远东。”

  “哀家说的对吗?”

  “太后圣明。”

  几位阁臣纷纷起身行礼,自从大离的年号又乾安变成弘武之后,几位阁臣不管是在庙堂上还是在这种小朝会上,都在竭尽全力维护太后的威严。哪怕是日常议事,也表现的无比尊重。

  “如果乐北亭真的是想彻底独立的话,最好的办法,不是用这种法子驱逐界主。事实上,如今的远东,已经和乐北亭一家之地没有太多区别了。界主府在远东,已经几乎没有任何权威。哪怕如今返虚期的界主,没了大道限制,已经可以插手红尘事,参与一界政务军务的管理。但在远东,因为乐北亭的存在,老王爷至今命令不出界主府。”

  “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乐北亭真想独立的话,他最好的选择,是直接想办法伏杀老王爷,彻底灭掉界主府,然后派重兵守住野夫关,远东就会彻底独立。”

  余福说完之后,也是轻叹了一声。如今的乐北亭,可以说是由几个乾安年间的重臣,一手造就的。虽说当时情势完全不同,擢升乐北亭这件事,也是乾安先帝亲自点头的。但不管怎么说,他余福,还有当下同在养心阁中的庆王,以及那位已经被炮决的前首辅李砚山,是一手将乐北亭推到如今位置的罪魁祸首!

  余福知道,当下太后和皇帝陛下,都不会因此怪罪自己,更不会怪罪庆王。但也正是如此,他心里才更加感觉愧疚。

  毕竟在乾安年间,谁也没想到如今的局面。

  如今世人都知道,乐北亭昔日不过只是远东的一个流匪头目,后来被招安之后,摇身一变,成了远东常规战部的统领。因为乐北亭极具手腕,在远东逐渐攀爬,渐渐升至高位。然后又在咸安城这边,抱上了宗正院院首庆王爷这条大腿,自此平步青云,一下子坐上了远东将军的位置。担任远东将军之后,乐北亭在远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,仅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,便让远东气象大变,本来根深蒂固的流匪之疾,渐趋平稳。于是,先帝力排众议,不惜违背祖制,让乐北亭同时兼任远东经略使一职。

  这就是寻常人眼中,乐北亭的上位史。

  但余福知道,乐北亭之所以能坐上这个位置,甚至到了今天,能够尾大不掉。背后的算计和布局,其实极其深远。

  首先,当年庆王爷之所以愿意收下乐北亭的礼物,然后帮其坐上远东将军的位置,不是因为庆王贪财。虽然在外人眼里,庆王便是当今朝堂上最大的国之硕鼠,昔日贪图乐北亭的礼物,才提拔了乐北亭。但实际上,背后远不止于此。

  “乾安年间,我大多在潇湘那边。但乐北亭的事情,我还是很清楚的。”身为首辅的离祚忽然开口。因为他知道,这个时候,只有他开口解释最合适。余福和庆王爷,都是对乐北亭这件事负有责任,就算陛下不猜疑,他们也不能自己解释。

  “当时先帝已经对玉州和林州的局势做好了布局。首先是玉州,先帝放任玉州宗门联盟做大,甚至默认他们划地自治,就是为了将来一旦御灵宗西迁,冰雪神殿南下,可以有一个势力作为缓冲,帮我们暂时挡住冰雪神殿。反之,如果我们选择牢牢掌控住玉州,虽然可以增加我们的实力,但玉州本就是本土宗门最根深蒂固的地方。到时候我们不但要面对冰雪神殿的冲击,还要面对玉州本土的宗门,从背后下刀子,消耗的精力只会更多。”

  “所以,先帝默认玉州宗门独立,但是又不允许其做大。从地图上来看,玉州紧邻云州、灵州、丰州、中州和林州。云州有御灵宗,灵州有天九宫,他都不可能进攻。中州是大离腹地,他们更没这个胆子。至于丰州,接壤太小,如果要进攻丰州,等于是同时和咸安城以及天九宫开战,更不可能。所以,他们唯一的选择,就是林州。”

  “而要想守住林州,不单单需要林州一地,更需要远东的配合。因为林州同样也和冰原接壤,而远东则相对独立,只和林州以及冰原相接。而且,当时先帝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,如果未来战事不利,让玉州攻入林州的话。只要占领林州北部,我们和远东的联系就会彻底被切断,到时候我们等于是一下子丢掉了远东和林州两个界,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。”

  “当时先帝也很头疼此事。但恰好在此时,乐北亭崛起了。”

  “当时乐北亭虽然只是数府的将军,但已经展现出了极强的手腕。治下几府,匪患尽除,蒸蒸日上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先帝才会决定,提拔乐北亭为远东将军。再后来,乐北亭坐上远东将军的位置之后,做的比陛下想的更好。整个远东的匪患,都在逐渐消除,整个远东都在蒸蒸日上,所以先帝才会不惜违背祖制,允许乐北亭同时身兼远东将军与远东经略使两职。”

  “但是,先帝又不能亲自出面,展现出对乐北亭的青睐,以免对外界造成误会。所以,提拔乐北亭这件事,才落到了庆王叔头上,甚至需要庆王叔的那位小女儿,和乐北亭的儿子定下亲事,让外界认为,是庆王叔鼎力支持乐北亭,才有了乐北亭步步高升的局面。”

  “不过,先帝在重用乐北亭的同时,也不是没想过去制衡他。事实上,先帝选择的办法,原本是最万无一失的办法!”

  “收取乐北亭的神魂烙印,寄托于玉皇当中。如此一来,乐北亭等于是成了先帝的修奴,一念可决其生死,自然也就不担心乐北亭会反叛。这也是为什么乐北亭那个作为质子的儿子,离开咸安城的时候,宗正院和闻道院,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。反正乐北亭的性命,已经在先帝手里,一个质子,自然也就无关紧要了。”

  “但是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