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4章历史(1 / 2)





  卫易从来都没想过,自己会以这种方式,和乐桓重逢。

  一个死去后再度归来,另一个已经年纪轻轻便已成了远东少帅。

  但最终,卫易还是没有主动上演一幕兄弟相认的戏码,只是平静看着乐桓,看着这一切。

  他不敢赌。

  死亡世界内,卫易盯着那块写有‘无定河’几个字的石碑,沉思了许久,将之前一段时间的经历,重新梳理了一遍。

  自从在这座死亡世界重生以来,卫易一直不停的杀戮,努力恢复自己的力量,以期将来可以彻底再次复活。但是,在发现这座写着‘无定河’三个字的石碑之后,卫易却意识到了一些问题。

  他的复活,似乎太过巧合了。

  首先,假定这里是无定河,虽然无定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,卫易至今也不敢说自己完全清楚。不过,识海中的那颗通往无定河的钥匙晶体,当初是卫易在波州时候所得。现在回想起来,卫易觉得,自己那趟波州之行,运气有点好的过分了。甚至于那些机缘,已经好到无法用运气二字来形容了。

  唯一的解释,就是这背后是那个已故的姚老头的手笔。

  因为自己当时之所以会去波州,正是因为姚老头主动上门,和天玄宗做了一个交易。然后,在那趟波州之旅当中,卫易才会遇到唐渭,才会得到那颗通往无定河的钥匙晶体,才会在碧水城立道崖得到那缕道痕,后来得以进入太元仙府,得到那株木之本源化成的小树。

  至少,卫易遇到唐渭这件事,是已经被卫易确定,确实和姚老头有关系的事情了。

  至于另外两件事,虽然暂时卫易还不确定是否和姚老头有关,但不管怎么看,好像都无法用运气来解释。而且如今仔细想来,这两件事背后是姚老头在布局的可能,其实很大。

  如果是这样,那姚老头是只算计到那场仙战?还是算计到自己会在无定河复活?

  卫易复活之后,那颗通往无定河的钥匙晶体,不知何种原因,由原来的白色转为七彩,成了卫易穿行两界的通道。而那株木之本源化成的小树,则成了卫易寄身于杨际身上的重要依仗。这两样东西,缺了哪一样,卫易都无法做到目前在远东自由行动这一步。

  如果姚老头连自己死后复活的事情都算到了,那他到底在图谋什么呢?要知道,几年前那场彻底动摇两座天下根基的仙战,背后可就是那个姚老头一手策划的。

  不但杀了一尊准仙,还同时毁掉了两座天下的十四件仙器。

  卫易相信,那个姚老头做了这么多,最后所求的,肯定不只是为了那场仙战而已。但如今那个姚老头已经死了,自然也就没人知道他到底所求为何,更不知道他还留下了什么后手。卫易甚至怀疑,自己重生之后出现在远东这边,或许背后都有姚老头的原因!

  若真是这样的话,卫易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。在不确定姚老头在算计什么的情况下,最好的反应就是以不变应万变!

  至于去和乐桓相认,直接现出自己的身份?

  在不确定自己是否还身在姚老头的局中,卫易是真的不敢。

  倒不是他不相信乐桓,委实是对那个手段难测的姚老头,太过忌惮了。再者,退一万步说,乐桓如今身为远东少主,牵扯太多。天玄宗和远东,又根本不是一个阵营的。卫易相信乐桓一定会念及兄弟情义,全力帮助自己。但是,他身边其他人会怎么做,卫易不知道,也不敢赌。如果赌输了,说不定就会彻底失去重新活过来的机会了。

  反正当下也没到山穷水尽,手里可打的牌还很多。就这样一边在死亡世界继续修行,一边让杨际在学宫成长。等杨际成长到一定高度之后,想办法联系天玄宗的情报网,或者让杨际自己远赴云莽,都是更靠谱的选择。

  既然有更靠谱的选择,卫易自然不会去冒任何风险了。

  主意已定,卫易也就不再迟疑。在之前这段时间的猎杀过程中,他隐隐感觉到,自己黄色的灵火当中,似乎开始有一丝绿色在缓缓出现。既然在这座无定河世界,灵火进阶至今还没遇到瓶颈,卫易觉得自己暂时还是专心提升力量,最为妥当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乐桓长呼出一口浊气,结束了自己今天的打坐修行。

  昔日十年游历天下,乐桓在那位老外公的陪同下,走遍了数个修炼界,见了太多太多的人情世故。在这个过程中,乐桓的个人修行,其实也没落下。后来返回远东,回到奉阳城,老外公暂时离开,不知道去了哪里,但是乐桓却没有因此懈怠,反倒是更加努力了。

  乐桓所修行的体系,得自于他的那位外公。是一种近似于禅修体系,但又与禅修八脉任何一脉都截然不同的修行道路。这条道路,只要有足够的愿力,乐桓在进阶返虚之前,都不会有任何瓶颈,只要按部就班的修行,提升进阶,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
  这其实是一件无比夸张的事情。

  因为这已经相当于是在禅修八脉当中,开辟出了独立的第九脉!只不过,这一脉如今只有乐桓和乐桓的老外公两人而已。

  对于外公,乐桓其实了解的并不算少。乐桓知道,外公曾是四百多年前那场西漠辩佛的主角,出身净土一脉,法号宝静。在那场辩佛之后,外公自行流放远东。到了远东之后,广传佛法,专心著经。如今在远东,没有人知道宝静是谁,但若是提起婆娑学宫的大祭酒,那可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。

  但同时,乐桓却觉得,自己对外公其实知之甚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