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六十八章无愧于陛下,无愧于大离(1 / 2)





  自打年初陛下重新上朝以来,位于咸安城郊外的这座潮生园,就渐渐变得访客稀疏起来。就连先前为了见首辅大人更方便,所以住到潮生园附近的那些大离重臣们,如今也纷纷搬回了紧邻皇宫的那条东临街上。

  少数一些对首辅大人忠心耿耿的首辅门生,不愿意从潮生园附近搬走的,也被皇帝陛下或调或贬,被迫离开了春兴湖畔。

  如此一来,便是潮生园负责杂务的那些下人们,也能察觉出问题了。

  首辅大人头上的那片天,如今似乎已经是乌云密布了啊?

  没了来往不绝的访客,潮生园内的这些下人们,也就越发清闲起来。这让大家感到十分的不适应。不过,身为潮生园主人的李砚山,却似乎并不怎么在意,反倒是乐得清闲的样子。

  这一日,按照大离朝会的规矩,本该是一场小朝会的日子,首辅大人是必须参加的。不过,早上起来,李砚山本来已经收拾好走上了那辆专属于他的云车,但不知为何,首辅大人想了想之后,却又没有动身,而是下了云车,重新回到院内,并未去参加那场小朝会。

  就如那成婚已久的妇人,见到自家先生忽然新纳了一房年轻貌美的侍妾之后,在和自家先生赌气耍脾气一样。

  骤然清闲下来的李砚山,似乎也有些不习惯,一个人穿过竹林,坐到湖畔那块大青石旁的躺椅上,摩挲着扶手,冲着面前宽阔的湖面发呆。半晌之后,李砚山忽然写了封玉简,然后唤过园里的下人,让下人投递出去。

  在送出了这枚玉简之后,李砚山似乎终于安了心,竟是罕见的让下人搬过一张桌子来。弄来一壶酒,几碟正和时令的小菜,又在桌子上摆了一副十九道棋盘。首辅大人就这样一边喝酒,一边自己和自己在棋盘上对弈。

  优哉游哉。

  时间一点点过去,太阳渐渐升起而后又开始西斜落下。黄昏时分,潮生园外来了个火急火燎赶过来的中年男人,似乎恨不得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潮生园。

  不过,在入园之前,中年男人还是先将气息平复下来,检查了一下自己的衣着打扮,在确认没有失礼的地方之后,这才大踏步入园。

  谢希年。

  昔日的通政院一品执事,如今的理藩院副院首,整个咸安城庙堂中枢,最年轻的副院首之一。

  “敬之啊!来来来,坐!”

  李砚山在看到这个曾在自己身边做了十年小吏的男人,难得热情的指了指身前那张早已给他准备好的椅子,示意谢希年坐下。谢希年顿时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,连称不敢。但是在首辅大人要求下,谢希年终于还是坐了下来,做的笔直。

  “敬之你啊,什么都好,就是匠气太多了些。”看着自己面前坐的笔直的谢希年,李砚山难得笑了起来,说道:“敬之你以后做官,官气、傲气都可以更多些,但唯有这一身匠气,最好还是能减则见。这些年,我被人称之为大离的裱糊匠,向来做事四平八稳,不肯涉险。你在我身边久了,难免也就学了去。稳这个字,没有不行,但太稳了,也不是好事。”

  谢希年有些意外的看着自己这位门师,印象里似乎大人很少说这么多话。每次话多的时候,必有大事!

  “学生记住了。”

  谢希年起身便要再次作揖行礼,李砚山连忙摆手。

  “今日只是我这个做门师的,想和你这个学生说说家常,不必如此。”

  重新坐下的谢希年,心中更加疑惑。刚刚他接到李砚山召他的消息的时候,直接扔下了手头所有的公务,以最快速度赶到了这座潮生园,以为门师是有什么重要指示了。自年初他作为李党骨干被调离了通政院之后,他便被迫离开了潮生园这边。从通政院的一品执事,到理藩院的副院首,看似是迈出的官场上的登天一步。但实际上,到了理藩院之后,谢希年的权柄,反倒是要比在通政院的时候更小了。

  理藩院在离都十二院当中,本就排名靠后,是专门处理天下宗门考评报备,以及诸多宗门事务的地方。如今时局特殊,那些强大的门派越发不好管束,理藩院的权力也就越来越小。而且谢希年被皇帝陛下一纸调令,明升暗降到了理藩院之后。那位理藩院的院首大人,也没有给他指定太明确的责任,让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清流闲官!

  若是首辅大人如日中天的时候,谁敢如此对李党的门人?而且还是谢希年这种最重要的骨干?

  “相比那些离都官场上的老油子,敬之你在官场上打磨的时间,到底还是短了点。身居高位的时间,那就更短了。”李砚山忽然话锋一转,问道:“那敬之你想没想过,在咸安城做官,如何才能做得最稳?”

  如何才能做得最稳?

  谢希年细细思量起这个问题来,在他看来,门师李砚山所问的这个问题,其实很有嚼头。若问如何做得稳?谢希年可以轻易给出很多个答案。但若是问如何做的最稳?加上一个最字之后,那可就截然不同了。

  谢希年思量片刻后,轻声道:“若是要最稳的话,学生以为,重点应该在于‘简在帝心’四字。”

  简在帝心。

  这四个字,很多离都官员或许都能脱口而出,但真正能做好的,其实寥寥无几。

  “简在帝心,说到底,就是要让陛下满意。”李砚山感慨道:“我做了三十多年的首辅,在大离历代首辅当中,算不上长,但也不算最短的。在我看来,如今朝中真正能做好这四个字的,也就那么几个人而已。似贪实廉的庆王爷,瞧着做事并不聪明的余福,在潇湘镇守多年的毅王离祚,最多再加上一个没人见过真人的影首。其他人,在这件事上都不算做的最好。”

  “如今辅臣制度,是从八千年前开始奠定的。这套制度的根本,就在于陛下才是大离的最高决策者。当年这套制度实行以前,多是修为越高者,所居官位品秩越高。八千年前的朝堂重臣,身后基本都有返虚期修者存在。那时的朝臣们,也就相当于是诸位返虚行走官场的代言人。从当时那个时代来说,这没什么问题。毕竟当时修真界和蛮荒的战事还比较频繁,需要经常让这些返虚高手出手。但后来,随着两座天下大体上战事越来越少,这种制度就只能对皇帝陛下的权威,形成掣肘。”

  “所以后来,大离官场逐渐改制,改由我们这些修为低弱,又家世出身一般的修者出仕。我们这些人,家世背景一般,自身修为更差。所以啊,后来的大离官员们,就只能成了皇帝陛下的应声虫,继而形成了今天庙堂的格局。”

  “对于这种改变,我觉得有好的一面,也有坏的一面。但总的来说,还是好的方面居多。没办法,大离能够万年长存,真正的立国之本,既不是我们这些看似身居高位的朝臣,也不是那些在前线拼杀赴死的战部。真正的国本,还是在于陛下自身的伟力!在于历代大离皇帝陛下执掌的那尊玉皇!”

  “如此啊!如果朝臣们从陛下手里争来的权力过多,就势必会出现分裂的倾向,这不行。所以,我们既要保证我们所形成的掣肘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陛下所做的决策,让陛下不至于成为所谓的昏君。但另一方面,我们又必须保证陛下的权威。在大离,乃至整个修真界,陛下的声音,必须是最大的!”

  “所以啊!要想官做的稳,最妥当的法子,就是得到陛下的信任,这一点,至关重要!”

  李砚山说到这里,忽然从那把躺椅上站起身来,踱步走向面前的春兴湖。

  “不过,在做到这四个字的同时,我们还得做到一个诚字!这个诚字,不光是对于陛下,更是对于整个大离!若是陛下有了错误,我们就算放弃这四个字,也要和陛下去争上一争!在保证陛下权威的同时,更要让陛下做出最正确的决断!为此,我们就算舍了多年经营的官位品秩,甚至舍了性命,也在所不惜!”

  “这就是所谓的诚臣了!”

  李砚山一鼓作气说完这么多之后,似乎终于一吐胸中积郁,又似乎是作为一个老师,在向自己的学生传授为官之道。

  然后,李砚山抛给谢希年一块玉简。

  “这枚玉简里面的东西,你回去以后,好好整理一下。下次大朝会,呈上去。”

  谢希年一头雾水的接过玉简,没明白门师到底是什么意思。可等他看到玉简里面的内容之后,瞬间大惊失色,连忙跪倒在地上!

  玉简里记载了李砚山自己给自己评定了十余条罪状。

  若按这枚玉简里的罪状,李砚山便是如今整个天下最大的奸臣,死一万次都无法偿还他的罪孽!